崇德堂匾額藝術館是由退休軍人李培義先生所發(fā)起創(chuàng)辦,李培義,1974年12月入伍,1987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先后曾任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攝影室主任、長城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解放軍畫報社副社長,大校軍銜。
李培義先生從部隊退休后,他一直思索在有生之年如何再為黨和國家做點有意義的事情。2010年初冬的一天,他接到婁師白夫人王阿姨的電話,說婁老給寫了兩個字,讓他去取,他喜出望外,當晚就去了婁老寓所。當親眼看到婁老為其寫的兩個大字“尚德”時,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王阿姨說:“婁先生已92歲高齡,身體欠佳,胳膊無力,提筆發(fā)抖,很長時間都不寫字畫畫了。和你相識幾年,印象很好,從你的言行中看到了年輕人崇尚美好品德的精神,所以在病榻上堅持給你寫了‘尚德’二字,這不代表婁先生的書法水平,談不上作品,只是對你的評價。”看到遒勁的兩個“尚德”大字,聽到書寫二字的過程和含義,李社長心情更加激動。

九十老叟婁師白 尚德
時隔不久,婁老與世長辭,時年92歲。聽到噩耗,李培義心欲碎,痛不堪言,打開仍然散發(fā)著濃濃墨香的書法作品,欣賞和回味,看到落款“九十二叟婁師白”時,淚如雨注。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幅作品竟是老人生前寫的最后一幅書法作品,但是兩個“92”的數(shù)字讓他記住了老人輝煌燦爛的一生,意識到了這幅作品的重要價值。那一刻,“尚德”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映入眼簾,第一次讓我產生了深深的思考,何為“德”?
懷著沉痛的心情送走婁老后不久,意外地收到林凡老師贈送的一幅書法作品。
林凡,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終身從事美術教育和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立中國工筆畫學會的倡導者、首位法人代表,原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是我國唯一一位同時涉及美術、書法、文學領域,并在三個領域都取得卓著成績、著作等身的三棲會員,是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著名書畫藝術家、教育家。在多年的交往過程中,他與林凡彼此非常了解、信任,交往也非常愉快。
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林老送他書法作品的內容也與德相關。四尺幅面“依然君子德,處處總相宜”的書法獨具風格,用筆蒼勁老辣、酣暢淋漓,這讓李社長萬分驚喜。林老說:“和你相處十多年,親眼看到你與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性別的人在一起,都能以熱情、謙和、認真、恭敬、平等的態(tài)度和他們和睦相處,樂善好施,廣受好評,這十個字送給你,是對你恰如其分的評價,談不上書法作品。”

林凡 依然君子德 處處總相宜
將上述兩幅作品擺在一起細細欣賞和品味。兩位作者,一位年逾92歲,一位80有余,都是年高德勛、才華橫溢、享有盛名的耄耋老人。而且兩位老人都很客氣,都說是送的不是書法作品,是對李培義的評價。所以我在欣賞作品時,重點沒有放在書法的布局、筆鋒的運用、筆畫的美感、墨跡的濃淡等書法專業(yè)技術、藝術層面,而是透過字里行間思考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情緣和應有的誠意,以及人間真情與做人的品德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久看多思,仍覺膚淺,不得其意,遂打開成語大詞典查找對德的注解,然后就看到各種詳盡的解釋和文化傳承的歷史,一下子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深刻認識到厚德文化不僅是我國幾千年來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人際關系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要素,更是評價一個人綜合素質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理解了厚德的含義,深深感受到兩位老人對我的評價過高了,受寵若驚之時,更感到受之有愧,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