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上午,吉林省原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中社聯婦女與婚姻家庭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恒先生一行蒞臨崇德堂博物館,就家庭教育和文化養(yǎng)老工作進行參觀調研。崇德堂博物館副館長孫暢及博物館工作人員陪同下,參觀了崇德堂道德文化展示區(qū)、研學體驗館以及文創(chuàng)藝術空間。
作為社會建設的基石,家庭建設承載著民族文化道德傳承的重要使命,對社會和諧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喬恒先生對
崇德堂博物館在家庭教育中所展示的匠心布局表示贊賞。特別是家風、家訓區(qū)域的設置,使公眾更好地了解祖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
崇德堂博物館收藏的每一塊牌匾背后都承載一段道德文化的歷史;都在傳播一個優(yōu)良的家風文化;都對當代的炎黃子孫是一堂真實而生動的道德文化教育讀本。
喬恒先生和孫暢副館長深入探討了家庭教育和文化養(yǎng)老的重要性。家庭作為微型社會組織,對繁衍后代、家庭經濟建設和人際關系的協調具有重要責任和功能。樹立正面的家庭價值觀念和傳承優(yōu)秀的家訓,是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和前提。喬恒先生非常贊賞崇德堂博物館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做的推廣和實踐。
在參觀過程中,孫副館長向喬恒先生介紹了博物館的館藏、展覽策劃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就文化遺產保護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進行了深入交流。
參觀研學體驗館
隨后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觀了研學體驗館,在研學體驗館工作人員為喬恒先生講述了博物館非遺體驗項目,在這里體驗并不僅僅是觀摩和操作技藝,而是通過體驗,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古圣先賢對于家庭、教育、社會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傳承。
孫副館長為喬恒先生展示由崇德堂博物館館長李培義撰寫的每日一聯內容,并為喬恒先生講述了每日一聯創(chuàng)作的緣起。李館長在收集、整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fā)現華夏民族最喜歡的對聯作品中,很少有直接書寫與道德文化有關的內容,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從2016年開始,李館長邊堅持學習書法藝術,一邊堅持學習楹聯創(chuàng)作,以每日一聯為題,每天堅持創(chuàng)作一幅內容不同,但是都有德字的楹聯作品,目前已經創(chuàng)作道德楹聯3000余副。
李館長根據喬恒先生名字,撰寫一幅藏頭聯:喬木世家多才俊 恒謙恭瑾永順祥。
隨后在孫副館長的帶領下,喬恒先生一行,參觀了崇德堂博物館的菜地(當思園)和餐廳(恩德堂),感受崇德堂博物館菜地文化和餐廳文化。
參觀當思園
天上一滴水,田間一身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菜一米當倍加珍惜,故名當思園。
參觀當思園
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yè),對農事活動了解微乎其微。建立了一片的體驗農耕文化的教育基地在這里可以親身體驗春種、夏忙、秋收、冬藏......讓學生體驗自給自足的農業(yè)活動,有助于學生了解農業(yè),體驗到勞作的辛苦。真正體悟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恩德堂為崇德堂博物館的餐廳,堂中陳列“飯食之德”,提醒用餐者儉以養(yǎng)德,正念飲食,對食物心懷感激。
參觀恩德堂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喬恒先生對崇德堂博物館的無處不教育,無物不教化,件件皆教具的展示方式給予了積極評價,崇德堂博物館通過特有方式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
崇德堂博物館對喬恒先生的蒞臨表示衷心的感謝,崇德堂博物館將不斷提升博物館的展示水平和文化傳播能力。進一步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