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31個國際家庭日,感受傳統(tǒng)古法技藝,50多組家庭走進崇德堂博物館,一起度過一段溫暖而歡欣的時光。王四營地區(qū)組織委員、婦聯(lián)主席趙霞,崇德堂博物館館長李培義為此次活動致辭。
王四營地區(qū)組織委員、婦聯(lián)主席趙霞在致辭中恭祝諸位母親母親節(jié)快樂、家庭幸福。崇德堂博物館李培義館長向大家介紹國際家庭日的來歷,并希望小朋友們感恩母親,在崇德堂博物館和家人一起度過美好的一天。
歡聚一堂
古法傳拓、沙燕風箏彩繪、活字印刷、古書裝幀、染荷花箋紙,五種傳統(tǒng)技法陳列在活動場地中依次排開,小朋友們牽著家長的手,在體驗區(qū)穿行,整個活動大廳充滿了歡聲笑語。
件件皆教具
在崇德堂博物館,每一件藏品都是教育意義的化身。沙燕風箏,是翱翔于天空的精靈,也是在茁壯成長的小朋友的化身。他們就像自己筆下的風箏,用自己細心涂色打磨讓沙燕更充實、更美好。沙燕的兩只翅膀,一為德,一為才,唯有德才兼?zhèn)?,方能飛得更高更遠。小朋友們打開不同顏色的顏料盒,盡情發(fā)散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一筆一劃勾勒自己眼中的風箏。
古法拓印,以器具、匾額為樣本,以朱砂為顏料,可以將器物、匾額上的花樣、紋路幾乎分毫不差地復印下來,堪稱中國古代的“復印機”。家庭是孩子們的第一個課堂,父母就是他們第一個老師,也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如果說家長是原件,那孩子們就如同父母的復印件,孩子們在耳濡目染與教化熏陶中逐漸長大。小朋友們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感受“千錘百拓”。
花樣的包裝、柔和的顏色,荷花箋紙在小小的紙張上寫盡詩家新景。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孩子們的成長也是如此。如果要成就一張精致的箋紙,細致與耐心缺一不可。這就告訴家長們,孩子們要選擇良師益友作為人生旅途上的伙伴。家長手持剪刀裁剪荷花外殼,小朋友們用染料為紙上色,共同制作一個精美的荷花箋紙。
活字印刷術,可謂是工匠精神的蓬勃闡發(fā),用端正的方塊字傳承著中華文明。不斷拆分重組,詮釋著組合的意義。一個“好”字與“德”字相結合,便是好德。如果與“無”重組,就是無德。一字之差象征著很多時候一念之差的善惡,這告訴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守正循法、審慎交友。
古書裝幀,將古人對知識的崇尚與推崇融匯在穿針引線之間。在翻覆間講述著有始有終的道理。它告訴孩子們,順序很重要,遵循規(guī)律、遵循“道”就會有所“德”,有“德”即有得。小朋友們稚嫩的雙手捻起針線,在家長的幫助下認真地裝訂一本線裝書。
家庭日,歡聚時
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一家人歡聚在一起,一個家中最珍貴的傳承莫過于優(yōu)良家風。優(yōu)良的家風塑造著孩子們的優(yōu)良品行,讓他在人生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行穩(wěn)致遠。作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基地,崇德堂博物館用匾額、用書法、用篆刻、用語言營造出一個充滿優(yōu)良家風的環(huán)境,用道德裝點每一個角落。時過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愿所有孩子們在溫暖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讓優(yōu)良家風傳遞至千家萬戶。
北京崇德堂匾額博物館是中國首家以“德”文化內(nèi)容為主題的傳統(tǒng)文化體驗館。崇德堂博物館以崇德向善、立德樹人為宗旨,致力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傳播、踐行、傳承與教育。崇德堂主展館分為道德文化展示區(qū)和道德文化體驗區(qū)。展示區(qū)陳列古牌匾300余塊,名家書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體驗區(qū)可以親自感受古法造紙、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畫裝裱修復、古書裝幀等傳統(tǒng)技藝。崇德堂博物館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們大家修心養(yǎng)性、凈化心靈、感悟人生的清凈之地,歡迎社會各界朋友蒞臨崇德堂參觀、指導。你我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館 版權所有????京ICP備20210150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