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1,塑料工具箱一個,裝工具(到處都有賣的,你們不必自己再去學(xué)塑料成型加工工藝了)
2,塑料噴壺一只,用來發(fā)紙(就是理發(fā)店噴水的,或者你們家噴花的)
3,棕刷一只,用來上紙(刷墻刷灰塵的那種,視你倆自己的手掌般大小而定)
4,鞋刷一只,用來敲紙(質(zhì)量好一點的鞋刷,別一邊敲一邊掉)
5,拓包,大,中,小各準(zhǔn)備一到兩只(這個買不到,我交給你倆怎么做)
6,墨(一得閣的吧,墨汁粘一些拓出的字口清晰,但費勁些,準(zhǔn)備好體力,特別是大碑)
7,宣紙(熟宣,就是掛了礬的那種,以免字口浸墨)
8,乒乓拍一只,用膠皮光滑的那一面,用來攤墨暈?zāi)?不是用來比賽的哈)
拓包的制作:
1,平紋細(xì)布,絲綢最好(不要紋理粗的或者有凹突紋的織物,會在拓片上留下紋理的),大中小各一塊,剪成正方形。
2,雞腸帶數(shù)米(就是白色的那種棉帶,我們這里叫雞腸帶,不信可以問五十年)。
3,薄泡膜(就是你們家沙發(fā)里邊的那種填充材料,我不知道學(xué)名,要薄薄的那種)剪成大中小三個圓片。
4,醫(yī)用棉花數(shù)包(其實,人的頭發(fā)最好,不會拓成死包,彈性好,如果你倆愿意把自己頭發(fā)剃下來用的話。另外,馬尾也很好,看看你倆跟隔壁的馬商量商量,看它愿意否?)
5,將方形的布鋪開,中間放上圓形的薄膜,再在薄膜上放上醫(yī)用棉花,記住先將棉花用手扯散,讓它疏松些。然后,將棉布四角收攏,捉成一撮,用雞腸帶開始纏繞,纏得緊一些,纏出一個手柄的長度,再重復(fù)纏幾遍,結(jié)實些,視你自己的手可以自如的拿著使用。
拓片的制作流程:
1,發(fā)紙。用噴壺將清水均勻噴在宣紙上,不要太濕或太干,讓紙纖維充分膨脹就行,以免以后變形。
2,上紙。等宣紙發(fā)滿以后(視天氣半小時或幾小時),用棕刷將宣紙平刷上碑體(這個有點考手藝,膽大心細(xì),動作連貫,大片大片地刷,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搞的亂七八糟),將紙和碑體之間的氣泡用刷子逼出來,讓紙與碑體充分接觸。
3,用鞋刷輕輕敲擊紙面(其實是敲擊碑體,說是輕輕的,但有時不得不用力,記住,你每拓一次,都是對碑體的破壞,但是,既然破壞不可避免,就先作好心痛的準(zhǔn)備!),
特別將有字的部分敲實,這樣,字口才清晰。
4,等待。掌握好火候,等紙干到即不會從碑體上剝落下來,又不會濕到見墨就暈開的程度。
5,上墨。將墨汁倒一點在乒乓拍上,左手握拍,右手執(zhí)拓包先將墨汁在拍子上暈開,一邊拓一邊在拍子上蘸墨。將碑體整體拓上一層淡墨,視情況加深,不要東一塊西一塊,搞得深淺不一,四川話叫花貓皂狗?。?。
注意要點
對于初學(xué)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紙的干濕程度,拓時紙的干濕度應(yīng)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之間,如果紙的面積較大要事先考慮到操作時干濕度的同步性,特別是夏天紙干得較快,可采取以下方法:噴水量按操作的順序由少到多,也可以用塑料薄膜或濕布覆蓋。記住,一旦紙干透就會一塌(拓)糊涂!關(guān)于拓包的制作,個人體會用海綿比棉花好,海綿有彈性手感好。關(guān)于白芨水的使用,操作熟練后基本不用,但拓制較精致的東西還是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