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伏羲女媧捧月”
此畫像石出土在江蘇徐州附近農(nóng)村的東漢時期的墓室中,規(guī)格為40*40厘米,屬漢帶代畫像石中的精品
伏羲女媧以對偶神的構(gòu)圖形式出現(xiàn),女媧,伏羲手中捧著著日,兩神身體為基本完整的人形,兩腿之外有蛇身,其尾相交,相交的蛇尾提示著日月合璧的含義,表示繁衍子孫的信仰,內(nèi)有"三足鳥"-----(表示"太陽")和"九尾狐"-----(表示"子孫后代繁衍昌盛").
(二) 羽人戲鹿
此畫像石出土在江蘇徐州附近農(nóng)村的東漢時期的墓室中,規(guī)格為30*25厘米
羽人是羽化登仙,向往神仙世界,是漢人解脫死亡天國的一種幻想,鹿是祥瑞之物,表示仙人在戲逗玩耍的快樂。
(三)羽人戲鳥
此畫像石出土在江蘇徐州附近農(nóng)村的東漢時期的墓室中,此石系殘石,規(guī)格為40*37厘米
羽人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楚辭·遠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 王逸注: “《山海經(jīng)》言有羽人之國,不死之民?;蛟唬喝说玫?,身生羽毛也。” 朱子 注:“仍,因就也。羽人,飛仙也。 羽人,在《山海經(jīng)》中有記載:“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逗M饽辖?jīng)》相傳,周靈王太子,王子喬上嵩山修煉成仙,雙臂化為兩翼。” 東漢思想家王充《論衡無形篇》:“圖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yōu)橐恚杏谠?,則上增矣,千歲不死。此為虛圖。”王充是東漢時的上虞人。他認(rèn)為羽人之說是虛言。同時也說明了,上虞地區(qū)人們盛信羽人之說。 在東漢畫像鏡中,羽人如無處不在的小精靈?;蜴遥蛭?,對奕,侍神,翻騰飛躍。此圖中羽人騎在龍體上,自如地駕龍飛翔。“上華山,駕蜚龍”(漢鏡銘文,“蜚”字即“飛”),漢人羽化登仙的向往,在這里,得到生動的體現(xiàn)。 羽化登仙,向往神仙世界,是漢人解脫死亡天國的一種幻想。然而,羽人駕龍,從另一方面,顯示了漢民族一種飛升而上的精神,有著“浮游天下,傲四海”的飄逸瀟灑。
此圖是一個羽人在逗戲一只三頭的瑞鳥,下面是房屋,旁邊有幾人在和動物玩耍,表示在仙境中的世界歌舞升平,快樂無比,永無憂愁。